人员组成:
负责人:徐明海
成员:巩 亮 任韶然 李 斌 白 章 刘均荣 黄朝琴 段忠丰 朱传勇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和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
研究方向:
Ø地热能开发、利用及高效转换
Ø油田开发及稠油热采
Ø低品位热能高效利用
Ø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页岩油/气增产
研究成果:
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奖励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20余篇。
特色成果1: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及高效利用技术
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洁净无污染,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为实现地热资源的高效利用,需解决增强地热勘探能力、提高采热能力、提高热功转换效率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特色:形成了一套涉及地热勘探、开采和利用的地热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Ø采用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水文及水热耦合模拟手段,研究地热田地温场、储盖组合、地热水补给循环特征,揭示地热系统成因;
Ø针对具有复杂裂缝网络的地热储层,考虑多物理场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准确高效的地热开发数值模拟体系,拥有TOUGH2软件著作权;
Ø开展太阳能、地热能和储热相配合,发电和供热相结合的多能互补梯级利用的相关研究,形成多能互补、存储结合、供需协调的多能高效分品位利用技术。
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奖励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
成果已应用于东营凹陷地热田、江苏老子山地热田和雄安新区牛驼镇地热田的地热成因分析以及山东乐陵地热田、松辽盆地地区和西藏羊八井地区的地热开发利用研究。
特色成果2: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页岩油/气增产技术
我国页岩气及稠油储量巨大。现有水力压裂及热采等方式,造成淡水损耗及碳排放量大等问题。注气驱替,尤其是CO2及烟道气的注入能够实现页岩油气开采与地下封存的一体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特色:探明了微纳尺度储层内气体输运机制、开发了非凝析气增产页岩油/气技术。
Ø揭示了页岩气及非凝析气在纳米多孔储层中的吸附扩散、置换驱替等输运机制,探究了温度压力、气体种类、含水率的影响;
Ø探明了气体溶胀及萃取原油机理,随气体温度压力增加原油溶胀增强,并实现了原油体积溶胀20%以上;
Ø提出了注气驱替新方法,采用CO2:N2=1:1的注采气体能够显著提高页岩气的开采效率,开采效率>80%。
承担企业项目5项,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培养研究生5名。
相关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西北油田、胜利油田等全国各大油田,实现了油气田的高效增产。
特色成果3:微/纳米多孔材料高效隔热技术
纳米多孔隔热材料在石油化工,储能能等领域具有极大应用前景、为开发高效隔热技术,需查明微纳多孔材料传热机理,明晰隔热性能评价标准,提出高效隔热材料设计策略。
技术特色:建立了微纳多孔材料稳态、瞬态隔热性能评价模型,提出了轻质高效隔热材料设计准则。
Ø揭示了孔隙尺寸、孔隙形状和壁面反射状况等因素对微尺度下气体传热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纳米孔隙内气体热导率的预测模型;
Ø建立了预测气凝胶气相贡献热导率的数值模型,查明了影响气相贡献热导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气凝胶气相贡献热导率的关联式;
Ø提出了预测接触纳米颗粒(实心/空心球)的等效热导率模型和气凝胶固体骨架表观热导率的预测模型;
Ø设计了轻质高效核壳遮光剂梯度掺杂SiO2气凝胶和吸热型遮光剂掺杂 SiO2气凝胶。
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省部等纵向课题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