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计算能源科学研讨会现场 丁元贺摄
12月20日至22日,第三届计算能源科学研讨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由《计算与能源科学(Computational Energy Science)》期刊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与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联合承办,国际多孔介质学会中国分会协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全国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齐聚青岛,深入交流计算与能源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理念与实际应用。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陈掌星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姚军教授、青岛理工大学校长张凯教授、美国密苏里理工大学白宝君教授、清华大学王沫然教授、山东大学芮洪兴教授、北京大学杨超教授、同济大学孙树瑜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党委书记陈灵泉等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副院长巩亮教授主持。
陈灵泉在开幕致辞中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代表表示欢迎。他指出,学院将从多维度、多领域、高起点的角度,与全球领先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团队展开深入合作,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和能源新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全球可持续能源的未来提供有力支撑。
孙树瑜教授寄语专家学者能够聚焦计算能源领域的最新进展 丁元贺摄
孙树瑜教授在开幕式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应对全球能源危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潜力。此次会议为计算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交流平台,具有推动行业发展的深远意义。他表示,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能够聚焦计算能源领域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前沿问题,分享宝贵经验,并通过热烈的讨论与思想碰撞,推动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陈掌星院士介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现状 丁元贺摄
白宝君教授可变形凝胶颗粒在多孔介质和裂缝中的运移与封堵规律 丁元贺摄
王沫然教授讲解孔隙尺度的多孔介质输运计算模型 丁元贺摄
张凯教授聚焦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问题 丁元贺摄
本次会议聚焦大规模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节能与减排技术等领域,共设置15个专题论坛,开展13个主题报告,邀请包括陈掌星院士、白宝君教授、张凯教授、王沫然教授、芮洪兴教授与杨超教授等6人作大会特邀报告。其中,陈掌星院士介绍了工业软件、数据驱动机器学习、融合物理和数据驱动机器学习以及未来地学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现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重点介绍其研究团队研发的平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油气领域知识与数据双驱动智能大模型:盖亚大模型。张凯教授详细介绍了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分析和挖掘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海量数据,为油田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展示了如何实现生产井和注水井的高效调度与资源最优化配置,最大化开发效益。
通过专家评审、现场报告等方式,本次会议共评选出优秀报告10人。其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邹庆睿的学术报告《基于优化Shan-Chen模型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在多孔介质多相渗流模拟中的应用》获此荣誉。
计算与能源科学研讨会作为计算数学、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动力等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了全球顶尖学者、工程专家与行业领袖,成为推动全球工程计算技术和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会议不仅展示前沿的研究成果、技术创新,也致力于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技术的实际落地。通过提升计算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并充分利用国产超级计算机的强大算力,研讨会推动了大规模工程计算的开展,旨在减少能源消耗、保障能源安全、提升碳封存效率以及实现长期可持续性。同时,会议提倡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构建更加清洁、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未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