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五项成果获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

作者:张涔责任编辑:王延波审核人:仉志华 张洪泉发布时间:2025-05-22浏览次数:12

近日,学校公布第十八届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我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5项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林日亿教授主持的“‘课程铸魂、实践进阶、协同创新’能源与动力专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获特等奖。该项目立足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与能源动力行业需求,建立了“一主线、两强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学--多维度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产教研创”一体化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具备综合能源利用素养、具备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仉志华教授主持的“大能源观视阈下的能源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一等奖。该项目系统构建了大能源观视阈下能源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理念,以“拓宽口径、夯实基础”“注重能力 、提升素质”“强化实践、激发创新为路径,助力多元化人才培养。

白章副教授主持的“‘思政引领、强化内涵、多元协同’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获二等奖。该项目建立了“校企协同”实践课程思政新机制,构建了“碳中和”目标驱动的“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探索创新的五层次系统化、进阶式实践教学新体系,搭建基础-创新-实践螺旋上升的能力发展架构。

张秀霞副教授主持的“融思政、重数智、强能力:《工程热力学》三维协同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获二等奖。该项目构建了知识主线与思政主线有机融合的《工程热力学》课程育人路径,创建了系统化的《工程热力学》数智教学体系,打造了阶梯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冯兴田副教授主持的“实践导向、德能并举,构建贯穿式立体化电气工程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获二等奖。该项目构建了实践导向、德能并举的贯穿式立体化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层布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分级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实现四年不断线、知识-能力-素质贯穿,创新了重精神强素养的专创融合思政教育模式,提升了师生综合素养水平。

教学成果奖是体现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新能源学院坚持以本为本,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进一步结合实际加强对获奖成果的学习、培育、应用和推广,着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的高水平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