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全球能源体系深度变革和我国"双碳"战略推进的宏观背景下,智慧能源正成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突破口,同时也催生出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使得产业对"能源+数智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缺口持续扩大。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我国智慧能源相关领域将产生超百万个新型岗位,以"微切口、深融合"培养模式为特征的智慧能源微专业将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毕业生开辟多元就业路径,提升人才社会竞争力。
二、专业简介
智慧能源微专业依托新能源学院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等共同开设;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保与设备工程等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2个新工科专业。学院先后获批山东省新能源产教融合共同体、示范性能源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参与入选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相关学科、专业及高端育人平台体系完善,可为智慧能源微专业的开设提供有效支撑。
本微专业立足我校能源行业背景与学科专业优势,筑牢学生大能源观意识,培养从事能源系统规划、智能调控及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可在电力、热力、新能源、石油石化等行业从事智慧能源、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等系统的研发、设计、运维及管理等工作,具备能源大数据分析、智能能源管理平台开发、能源互联网解决方案设计等能力,支撑国家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目标实现。
本微专业聚焦能源互联网、电/热异质能源联储联调关键技术与装备等核心技能,通过7门课程快速掌握行业急需技术,缩短学习周期。课程体系强调“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借助高层次育人平台引入企业合作项目,辅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保障,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三、培养目标
智慧能源微专业将构建“能源+智能”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使命感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求。
(1)融合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核心知识,系统掌握异质能源的生产、传输、存储与利用全链条技术原理;掌握多能流耦合机理、能源物联网架构、能源大数据利用等交叉领域知识,形成“基础理论-智能技术-多能系统”三级知识体系。
(2)具备异质能源设备互联、多能互补方案设计、能效评估等系统集成能力;具备运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综合能源系统智能调控设计分析能力;具备跨学科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针对源网荷储协同、分布式能源并网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
(3)厚植“双碳”战略使命感,强化绿色发展观;通过跨学科创新项目培养大能源观系统思维与工程伦理意识;结合国际能源政策拓宽全球视野,建立适应能源技术变革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技术理性+生态责任+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
四、课程设置
智慧能源微专业以大能源观为牵引,以电/热异质能源的低碳开发、高效存储转化与互补耦合利用为主线,兼顾理论知识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共设置核心课程7门(15学分),包括基础课程1门,专业基础课程2门,专业课程2门,综合性实验和实践课程2门,其中实践教学环节5学分,学时占比30%。
核心课程包括:智慧能源基础、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异质能源存储技术、能源装备与优化控制技术、综合能源系统实验、能源大数据利用技术、智慧能源系统设计及实践。具体学时分配表如表1所示。
表1 智慧能源(微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期 |
必修课程 | 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 2.0 | 1 |
智慧能源基础 | 2.0 | 1 | |
异质能源存储技术 | 2.0 | 2 | |
能源装备与优化控制技术 | 2.0 | 2 | |
综合能源系统实验 | 2.0 | 3 | |
能源大数据利用技术 | 2.0 | 3 | |
智慧能源系统设计及实践 | 3.0 | 4 |
五、教学安排
单独编班组织教学,利用正常学期的周末或小学期等时间集中授课;理论授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主,定期组织开展项目实践锻炼以及相关学科的前沿技术交流活动。
六、学费
学费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收取。
七、学制、考核及毕业证书
(1)成绩:微专业课程成绩由新能源学院统一管理,以“微专业”属性显示在成绩单上,不纳入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
(2)学制:一般为2学年(4学期,含暑假),最长年限不超过3年;
(3)考核及毕业证书:每学期对本微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所修课程有两门及以上不合格,进行学习预警。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修满本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学分,学校颁发“智慧能源”微专业证书。未达到本微专业培养方案学分要求的,所修课程按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记入成绩单。
八、招生对象及要求
(1)招生专业和年级:面向全校所有理工科专业、对智慧能源领域感兴趣的大一/大二学生;
(2)学习成绩要求:在主修年限内,学习成绩优良,原则上综合测评成绩列所在专业前60%,学有余力且无欠学分情况。
(3)其他要求:
①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不低于70分(或英语CET4成绩不低于426分);
②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关注新能源和数智化等方面的发展动态;
③具有一定的工程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对确有学科专长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上述要求。
九、班级管理
(1)新能源学院专门成立智慧能源微专业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微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活动、学生管理、师资队伍、课程考核和制度保障等。
(2)为学生配备班主任与学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3)因学习兴趣发生转移等,学生可提交个人申请,经学生所在学院和新能源学院审核同意后,退出微专业。课程开始后,不再办理课程的退课手续,可办理微专业退出手续。
十、报名方法及选拔方式
学生按学校要求自愿报名,提交申请表及相关竞赛获奖等佐证材料。
选拔方式如下:
(1)初选及确认:按照招生对象及要求,新能源学院将审查报名学生资格,结合学习成绩和招生指标确定进入面试环节名单,并在学院网站公示。
(2)面试:成立由微专业管理小组成员、授课教师和辅导员等组成的面试工作小组,采取学生自我介绍、回答评委问题等形式,重点考察学生思想品德、学术志趣、创新能力、科研潜质、身心健康等综合能力。
(3)录取:最终成绩由学业成绩和面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学业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从高到低排序确定拟接收学生名单。
十一、联系方式
微专业招生办 张老师:0532-86983814/86983816,zc777@upc.edu.cn
董老师:15064850546,donglei@upc.edu.cn
智慧能源微专业QQ群:1048376790
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
2025年5月28日